萬寶龍 Montblanc 品牌歷史 (IV):1919〜1939 (3/3)

萬寶龍 Montblanc 品牌歷史 (IV):1919〜1939 (3/3)

絕處逢生、成就德國第一

萬寶龍MONTBLANC前身SIMPLO的創辦人Claus Johannes Voss之女Anne Marie Voss,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與德意志帝國潛艇輪機長Ernst Rösler成婚。Rösler生於1888年德國一個公務員家庭,在家中排行第七;除了主修海事輪機科之外,Rösler喜愛音樂,能彈奏吉他與魯特琴。一戰結束後,Ernst Rösler在1919年到SIMPLO生產部門擔任工程師,首要任務就是改良SIMPLO的筆尖,並改善其製程。1921年,SIMPLO的生產經理Georg Illgner離職自立ASTORIA筆廠,Rösler隨即升任新的生產經理,負責所有筆款的製作與改良、引進新的上墨機制與材料並研發新筆款。由於Rösler的才華與努力,SIMPLO自此開啟了產品的「大實驗時代」!

 

現代鋼筆發明至今不過一百多年;美國人Lewis Edson Waterman在1880年代研發出墨道與氣道分離的筆舌、1883年提出專利申請並於次年獲得許可;WATERMAN滴入式鋼筆是史上第一款能儲墨的實用鋼筆,L. E. Waterman因此被譽為現代鋼筆之父。WATERMAN、PARKER、SWAN這些先驅早年的滴入式鋼筆(Eyedropper),雖然還是經常漏墨,但最為人詬病的是必須隨筆帶著滴管與墨水瓶方能使用,非常不方便。二十世紀初各筆廠競相研發不必拆開筆身、不需要滴管的上墨機制;最早成功的是CONKLIN的「月牙上墨(Crescent filler) (1898)」,繼而是SHEAFFER的「拉桿上墨(Lever filler)(1913)」以及PARKER的「按鈕上墨(Button filler)(1916)」。新發明的新筆款每次都為筆廠的營收與市占率帶來驚人成長,因此,世界各地其他筆廠亦多有倣效;例如SHEAFFER在1924年率先採用賽璐珞製筆,隨後在二零年代後半,幾乎全球筆廠皆迅速跟進,改用彩色賽璐珞製筆。

 

SIMPLO在1908年創立後初期的產品線,包括Rouge et Noir安全筆、單純滴入式上墨的Simplo、必須將筆蓋插入筆尾以旋轉控制筆尖進出的Diplomat安全筆、始於1910年的Mont Blanc安全筆,都能見到英美筆款的影子。Rösler升任生產經理之後,一邊改善生產線的自動化設備與產品製程,一邊實驗美國筆廠最新的上墨機制與材料;SIMPLO曾在1922〜1929製造銷售拉桿上墨筆款、1924〜1929曾生產類似美國CHILTON筆廠的「氣壓上墨(Pneumatic filler)」筆款外銷法國、1928年開始引進彩色賽璐珞材料、1929年發表與PARKER按鈕上墨相似的Push-knob以及Push-button筆款、甚至曾做出與PARKER「真空上墨(Vacumatic filler)」機制雷同的樣品筆。二零年代SIMPLO在國內的主要對手當中,SOENNECKEN的產品成熟,但筆款選擇較少;曾暫居德國鋼筆業龍頭的OSMIA筆款更少,經營手段亦較遜色。SIMPLO不僅產品多樣化幾乎與進口鋼筆相當,廣告行銷的手法與支出更是遠勝國內同業,因此營收與公司規模日益成長。1924年SIMPLO發行了Meisterstück系列,推出後不久即行銷60餘國,SIMPLO的名聲也逐漸傳遍世界。

 

鋼筆史上的黃金年代,同時也是全球筆廠競爭最激烈的時代,但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筆廠像SIMPLO在二零年代生產過這麼多種不同上墨機制的筆款!即便如此,Rösler的實驗精神並沒有立即反映在SIMPLO的實際獲利;為了應付國內外筆廠的競爭挑戰,銷售經理Wilhelm Dziambor不得不持續向銀行借貸進行全球性的宣傳戰,以支持Meisterstück系列在全世界的銷售。當1928年PARKER指派外銷經理C. Josef Lamy收購了經營不善的OSMIA,包括SIMPLO員工在內的多數德國人都認為,PARKER在德國生產的Duofold鋼筆毫無疑問將橫掃德國市場,使德國各筆廠倒閉關門;沒想到從1929/10/24開始的華爾街股災,意外地幫助了SIMPLO對抗PARKER。為了彌補在股市的損失,許多美國公司被迫放棄其海外事業,贖回現金以拯救母公司股價;PARKER在1930年出售OSMIA退出德國,令SIMPLO暫時鬆了一口氣。但隨之而來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重創全球經濟,幾乎每一家公司的財報都呈現赤字,連SIMPLO也差點破產解散!

montblanc louis 14 penachates 02

1932年時德國有六百萬人失業,整體製造業比大蕭條之前下跌了40%;大蕭條期間,SIMPLO除裁員與大幅減薪之外,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接下每一筆訂單,不論是少至10支筆的小額訂單,或是相簿、膠水、書寫用紙、以及其他文具,SIMPLO都想盡辦法出貨以賺取微薄的利潤。但銀行卻不願意再繼續貸款給債台高築的SIMPLO,讓亟需現金周轉的SIMPLO立即陷入經營危機!罹患心臟病的老Voss主張解散SIMPLO,清算財產好償還銀行貸款;但女婿Rösler堅信SIMPLO仍有大好前途,不應輕易放棄。最終銀行同意再次貸款給SIMPLO,條件是SIMPLO必須接受銀行信託監管,公司的每一筆支出,都需先經銀行指派的受託人同意才能動用;創辦人Voss辭去總裁職位改任顧問,將經營實權交棒給Rösler。1932年,SIMPLO收購了瀕臨破產的ASTORIA,並發行了新的「III」系列筆款。

 

為了挽救營收,SIMPLO在頂級Meisterstück系列與一般筆款之外,發行了平價的第三級筆款「III」系列;雖然是SIMPLO最便宜的筆款,但仍比其他品牌的同級筆款昂貴。獨到之處是SIMPLO宣稱,購買「III」系列的消費者,於一年內攜筆換購Meisterstück,可獲得舊筆售價等值的折讓,等於保證「III」系列售出後一年內100%保值不跌價。這對歷經一戰、惡性通膨、大蕭條的德國人而言,相當有吸引力;對SIMPLO而言,提供入門筆款也讓消費者較願意入手SIMPLO產品,進而熟悉甚至習慣使用。一如預期,實際上拿「III」系列換購Meisterstück的消費者只有5%左右。如同發行Meisterstück系列一樣,行銷部門的新點子再次成功地提升了銷售,短暫發售於1932〜1935的「III」系列帶來可觀的利潤,幫助SIMPLO度過大蕭條與破產危機。1933年後,美國羅斯福新政與德國納粹黨執政,為德國經濟帶來新資金與穩定秩序,SIMPLO亦逐漸恢復元氣。1934年帳簿終於又出現正數;該年賣出16萬支各式筆款,扣除成本與償還銀行貸款之後,結算盈餘為491馬克。

 

以墨水起家的德國百利金PELIKAN,1929年跨足鋼筆製造,發行了史上第一款量產的活塞上墨鋼筆「100」。儘管拉桿上墨幾乎統一了1920s〜1930s年代英美鋼筆的上墨機制,但在歐陸,拉桿上墨從未真正受到歡迎;「100」問世之後,活塞上墨(Piston filler)取代了安全筆(Safety),成為歐陸消費者最喜愛的上墨方式,PELIKAN也成為SIMPLO在三零年代的勁敵。1934年,SIMPLO將公司名稱改為MONTBLANC-SIMPLO GMBH,並首度推出活塞上墨筆款。1935年,配合Meisterstück系列大改款,鋼筆產品改用三位數編碼命名,大改款後的Meisterstück筆款具有獨特的外型與筆尖,有別於二線與三線產品;1937年之後,Meisterstück除原有的Safety與Push-knob系列,再加入活塞上墨筆款。由於PELIKAN鋼筆始終著重單一上墨機制,老廠SOENNECKEN筆款選擇也不多,款式眾多的MONTBLANC產品在德國境內的銷售節節上升,在東歐與南歐的外銷市場更是鮮有匹敵。得利於大蕭條過後買氣持續不墜,在1939年二戰開戰之前,MONTBLANC已是德國鋼筆業霸主,同時可能也是歐陸鋼筆業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