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柏 Faber-Castell 品牌故事 (I):1761~1839
輝柏 Faber-Castell 品牌故事 (I):1761~1839
紐倫堡(英文:Nuremberg;德文:Nürnberg)的位置不在多瑙河或萊茵河畔,卻是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時期中歐陸路交通的樞紐;從布拉格或維也納到巴黎或布魯塞爾都需行經紐倫堡,南方的義大利與歐洲各國的貿易亦必經此地。德意志國王暨巴伐利亞公爵亨利三世(Henry III, 1016~1056)下令在此建築城堡;亨利三世於1046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050年至紐倫堡視察帝國城堡,在官方紀錄上第一次留下Nourenberc這個地名。由於帝國城堡的庇護,紐倫堡的貿易與手工業迅速發展,在1500年左右到達高峰,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第三大城。「紐倫堡手工藝品遍布世界(Nürnberger Hand geht durch alle Land)」的說法,自15世紀流傳至今,木工、雕塑、皮革等工匠與藝術都很傑出;Martin Behaim (1459~1507)於1492年前後做出人類史上第一個地球儀,那一年哥倫布剛發現新大陸;Peter Henlein (1485~1542)在1504~1508之間造出世界第一只可放進口袋的小時鐘,被認為是懷錶與手錶的發明者。
1500~1564之間,英格蘭島上(Borrowdale, Cumbria, England)發現高純度的石墨(graphite)礦藏,現代鉛筆的雛型隨後出現:一段錐形石墨插入一根木桿的下端,方便手持木桿書寫繪圖。這個便利的新工具聲名遠播,其他國家紛紛從英格蘭進口石墨。英格蘭的天然石墨呈晶體塊狀,十分容易切割成細枝;不久後一對義大利夫婦Simonio & Lyndiana Bernacotti把柏木棒的中心挖空,插入石墨細條,做為木匠用的鉛筆;隨後,英國與德國工匠將木桿對剖,挖出縱溝,將石墨芯置入溝槽內後黏合木桿,做成鉛筆,外表再拋光上漆美化,與現代鉛筆的製程幾乎相同,差別在於現代的鉛筆芯大多使用石墨粉與黏土的混合物製成。由於英格蘭獨一無二的天然石墨礦藏,英國成為全球最早的鉛筆業霸主。
人類使用石墨棒在草紙上書寫的歷史可追溯至羅馬帝國時代;天然石墨容易脆裂折斷,古人用繩索、羊皮、紙張纏繞石墨棒來使用。英格蘭的石墨礦開啟了製造鉛筆這個新行業,大量的石墨外銷各國;但好景不常,英國發現石墨粉可以幫忙鍛鑄出更圓更光滑的砲彈,可讓英軍大砲射得更遠更準;於是英格蘭的石墨礦被收歸皇室所有,並限量開採,限制外銷;除了從合法的倫敦石墨拍賣場競標購買,製作鉛筆所需的石墨只能靠偷盜走私取得。使用石墨粉混合物製作鉛筆芯始於德國紐倫堡,但沒有人知道是誰在何時發明了配方與做法,這似乎是紐倫堡鉛筆工匠們之間的秘密,在1662年左右就已經存在。雖然紐倫堡的鉛筆芯品質不如英國天然石墨鉛筆,但在18世紀末奧地利與法國也開發出石墨粉鉛筆芯之前,全球鉛筆業只由英國與德國兩強獨占。
1660年代紐倫堡周邊村落製造鉛筆的工匠日漸增多,尤其集中在史坦恩(Stein)小鎮。1662年的紐倫堡市年鑑記錄一位鉛筆製造工匠,名為Friedrich Staedtler,是紐倫堡鉛筆製造業最早的正式紀錄,也是德國施德樓集團之開端。有些工匠是在空暇時兼職製作鉛筆,例如木匠Kaspar Faber (1730~1784, 第一代)在接單製作櫥櫃之餘會做一些鉛筆,請太太用籃子裝著帶到紐倫堡市場兜售;這些鉛筆的銷路暢旺,讓Kaspar Faber在1761年成功創立自己的鉛筆事業,成為輝柏鉛筆的起源。Kaspar過世後,其子Anton Wilheim Faber (1758~1819, 第二代)繼承父業,並在史坦恩村邊空地蓋起新工廠,以自己的名字A.W. Faber註冊公司名稱。Anton在1809年51歲時交棒給獨子George Leonhard Faber (1788~1839, 第三代),時值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崛起、神聖羅馬帝國瓦解,法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強彼此征戰不斷,夾在中間的巴伐利亞與紐倫堡,經濟與政治地位都遭受嚴重打擊。
拿破崙戰爭開始後,英德兩國停止外銷鉛筆至法國;戰爭亦使英國管制石墨的手段變本加厲,歐陸各國不得不自行研發以石墨粉生產鉛筆芯的方法。1790年,奧地利人Joseph Hardtmuth發明以石墨粉與黏土製造鉛筆芯;1795年,拿破崙手下Nicolas-Jacques Conté亦完成石墨粉鉛筆芯的研發,但Conté的配方在投入工廠量產時並不順利,以致Hardtmuth率先於1802年在維也納註冊此項專利。然而,奧法兩國開始生產鉛筆對營收已經下滑的輝柏卻是雪上加霜。在此艱困的時刻,George L. Faber感覺平價粗糙的自家鉛筆前景堪憂,遂將兒子們送到國外學習不同專業。1835年,紐倫堡與鄰近的福爾特(Fürth)之間架設了德國第一條鐵路,象徵德國工業革命的開始,紐倫堡從此成為巴伐利亞的工業中心。1839年George L. Faber過世,學商的22歲長子Lothar Faber (1817~1896, 第四代)接掌了僅有20名員工的鉛筆廠;在Lothar領導下,A.W. Faber逐漸轉變為成功的跨國企業。
輝柏 Faber-Castell 品牌故事 (II):1839~1903
輝柏 Faber-Castell 品牌故事 (III):1903~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