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ORA 2003 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的最深處,是大、小涅瓦河匯聚的三角洲,18世紀初還是一片沼澤地,稱為「英格爾曼蘭」,屬於瑞典王國。沙皇彼得一世爲了爭奪面向西歐的不凍港,自1700年發動對瑞典王國的21年大北方戰爭。1703年,彼得一世奪得英格爾曼蘭後下令建城;同年在入海口處的兔子島上興建「彼得保羅要塞(Peter and Paul Fortress)」,是新城市的首座建築,聖彼得堡因此得名。1713年,彼得一世將沙俄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1721年,兩國簽訂「尼斯塔德條約」,瑞典喪失大片土地,俄國則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從此稱霸波羅的海,成為歐洲列強之一;戰後同年,沙皇彼得一世接受加冕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一任彼得大帝。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最早西方化的城市,是普希金所稱的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異國文化藝術的融合,造就聖彼得堡與眾不同的美。二十世紀後曾改名為彼得格勒、列寧格勒,1991年由市民公投決定恢復舊名聖彼得堡;現為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緯度最高的。包括著名的冬宮(The Winter Palace/State Hermitage Museum)在內,聖彼得堡有超過200座博物館,大多數位於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的歷史建築內;1991年,聖彼得堡歷史中心與二戰紀念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俄羅斯國徽的兩大元素:「雙頭鷹」與「騎馬斬龍的英雄」。雙頭鷹圖案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國徽,現今仍有許多東歐國家國徽沿用;東羅馬帝國橫跨歐亞,遂將羅馬帝國單頭鷹圖案改為雙頭鷹。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1472年娶了東羅馬帝國皇室旁支的公主為繼室後,莫斯科大公國就以「第三羅馬」自居,遂將國璽改為雙頭鷹圖案,並在1497年所頒布的法典中,確定雙頭鷹圖案為國徽。騎馬斬龍的英雄圖案,最早是以持長槍的騎士,出現於1390年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一世的國璽,被刺殺的龍是伊凡三世時加上的;到了沙皇伊凡四世時,雙頭鷹與騎馬斬龍的英雄結合,加上鷹爪緊抓的王球與權杖,成為沙俄的國徽。帝俄時期的國徽並沒有重大改變;帝俄滅亡後,蘇俄時期並不採用此國徽。1991年蘇聯解體;現行的俄羅斯國徽是在1993年憲政危機後由葉爾欽以總統令發布,再於2000年由總統普丁簽署寫入聯邦法。
2003年是聖彼得堡建城300周年,AURORA以CP3奧德賽的純銀扭索紋為底,塗上半透明的藍色與紅色琺瑯,燒製出藍色與紅色各限量300支的聖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紀念鋼筆,筆夾處並有俄羅斯國徽圖案的純銀環飾,數量比AURORA其他限量筆1919支少了很多,以致此筆異常罕見。以純銀筆身加琺瑯裝飾著名的鋼筆,例如Michel Perchin與David Oscarson的產品,價位驚人,但品質與上墨、書寫性能,未必如AURORA可靠。唯有親眼所見,方知此筆實品絕美,遠勝照片!